肠炎

肠炎(enteritis)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肠粘膜急性或慢性炎症。所谓肠炎实际上是胃炎、小肠炎和结肠炎的统称,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

病因

本病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易发人群

症状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

并发症

本症的并发症主要有:脱水、休克、昏迷严重者可致死亡。

病理

①细菌性肠炎。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致病菌借菌毛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使细菌能在肠壁生长繁殖,成为致病的先决条件。细菌性肠炎的病原菌可分产肠毒素性和侵袭性两大类。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肠炎,有不同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肠毒素性细菌性肠炎。如霍乱,发病机理是致病菌粘附而不侵入肠粘膜,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肠毒素,和小肠粘膜的上皮细胞膜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在该酶的催化下,使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转化成环磷酸腺苷(cAMP)。当细胞内cAMP的水平升高时,通过一系列的酶反应,使小肠粘膜大量分泌水和电解质,潴留在肠腔内引起水泻,称为“分泌性腹泻”。此类病人除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分泌亢进外,肠道的病理改变往往没有或者很轻。病原体主要感染小肠,因此基本临床表现是腹泻次数较多,为大量水样便,无脓血,一般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感,常伴有呕吐,容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大便镜检常无红、白细胞或极少。

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如细菌性痢疾,致病菌粘附并侵入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引起明显的炎症。不同的病原菌侵犯肠的部位不同,有的侵犯小肠为主,有的侵犯结肠为主,有的引起小肠和结肠炎症。此类肠炎的基本临床表现是:全身毒血症明显,有高热,重症病人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大便可呈粘液脓血便,便量少,便次多。腹痛明显,呈阵发性绞痛。若病变侵及下部结肠特别是直肠,可出现里急后重感。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弥漫性炎症及溃疡。若仅侵袭小肠或上部结肠,则大便含水量较多,不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多数白细胞,尤其是下部结肠炎时更为明显。

②病毒性胃肠炎。多由轮状病毒引起。

③寄生虫性肠炎。由原虫和血吸虫引起较为多见。原虫性肠炎中以阿米巴痢疾较多。雅尔氏虫和滴虫均可引起肠炎。血吸虫病在流行地区较为常见,可以表现急性和慢性腹泻、稀便或粘液脓血便。

④真菌性肠炎。大多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所致。

推荐用药

西咪替丁口服乳(阿立维)
西咪替丁口服乳(阿立维)
20ml*6袋/盒
¥30.00了解详情
胃痛宁片
胃痛宁片
15片*2板/盒
¥15.90了解详情
复方陈香胃片
复方陈香胃片
0.56g*12片*4板/盒
¥18.30了解详情
正胃片
正胃片
0.75g*8片*3板/盒
¥20.60了解详情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39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