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病因:
1.病毒性肝炎乙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发展成肝硬化,称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2.慢性血吸虫病的肝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常引起显著的门脉高压症。
3.酒精中毒酗酒引起的肝硬化,称为酒精性肝硬化。
4.化学毒物或药物长期反复接触四氯化碳、磷、砷等化学毒物,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辛可芬、甲基多巴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后演变为肝硬化,称为中毒性肝硬化。
5.长期肝外胆管阻塞或府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酸特别是双氢胆酸可使肝细胞发生变性
体征:临床上肝硬化分为肝功能代偿期与肝功能失代偿期。
(1)肝功能代偿期:症状较轻,常缺乏特征性,可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或不适和腹泻等症状。体征可有肝、脾轻度肿大、蜘蛛痣、肝掌等。肝功能检查多在正常范围内或有轻度异常。
(2)肝功能失代偿期:①肝功能减退征群:由于消化道淤血、水肿及胃肠道分泌吸收功能障碍,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有轻度黄疸。黄疸进行性加深者,提示肝细胞有进行性坏死。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
(1)上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曲张的食管静脉或胃底静脉可因粗糙食物、化学性刺激及腹内压增高等因素而突然破裂,发生呕血与黑粪。大量出血常可致休克并诱发腹水和肝性脑病,甚至死亡。部分肝硬化患者也可因并发消化性溃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引起。
(2)继发性感染:肝硬化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和脾功能亢进,抵抗力降低;由于门体静脉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了细菌等微生物绕过肝脏进入体循环的机会,故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肝炎、支气管炎、胆囊胆管炎
病理:肝硬化的病理分类:分为小结节性、大结节性、混合性、不完全分隔性或多小叶性4种。
肝脏大体形态:早、中期阶段,肝体积正常或略增大,重量增加,质地正常或稍硬,后期肝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硬度增加。表面呈细小而均匀或粗细不规则的小结节(小结节性肝硬化)或大小不等的大结节(大结节性肝硬化)。肝被膜增厚。切面所见,肝脏正常结构消失,被无数圆形或类圆形的岛屿状结节代替,结节周围有灰白色的结缔组织间隔呈轮状包绕。
光镜所见: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为假小叶所取代。
Copyright@2011-2015 药房网(北京京卫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