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病因:结石的病因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1)局部病因:
①尿淤积:尿路梗阻引起的尿淤积,导致尿中晶体或其他颗粒滞留而形成结石:尿路梗阻往往继发感染,形成所谓“感染石”,多为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石,结石的出现又加重梗阻,造成恶性循环。长期平卧位,不利于尿液引流,还可导致骨骼脱钙,增加结石形成的机会。
②感染:有些细菌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碱性化,促进磷酸盐析出,形成磷酸镁铵结石。感染时细菌坏死组织和脓块等可成为结石的核心。结石易继发感染,造成恶性循环,使结石增大或形成多发结石。
③异物:尿路的异物如导尿管、丝线,由于经常与尿液接触,日久也可形成为结石的核心。
(2)新陈代谢紊乱:
①钙代谢紊乱:高血钙可引起高尿钙,形成含钙的结石,约占全部尿石的90%。高血钙和高尿钙可由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所致。此激素既增强骨细胞的溶骨作用,使骨骼钙进入血循环,并提高肠管对钙的吸收,使血钙升高;又作用于肾脏,降低磷酸盐的再吸收,增加尿内磷酸盐排出,因此血磷显著降低。通常血钙和血磷的乘积为一常数,血磷降低则导致血钙升高,因此约60%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以引起高尿钙,发生肾结石。肾结石病人中2%—16.5%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其他如乳碱综合征、维生素D中毒、恶性肿瘤、皮质醇增多症和原发性高尿钙症等,均可引起高血钙和高尿钙而形成尿石。
②尿酸代谢紊乱:原发性者多见于痛风,目前发现先天性酶的异常导致嘌呤代谢紊乱。继发性者见于白血病、肿瘤等,尤其抗癌治疗过程中大量细胞破坏时,在浓缩的酸性尿中尿酸析出可形成结石。
③黄嘌呤代谢紊乱:由于黄嘌呤氧化酶缺乏,也可导致黄嘌呤结石,但很罕见。
④胱氨酸代谢紊乱:常见于先天性胱氨酸尿的病人,由于肾小管再吸收功能异常,尿中数种氨基酸含量均增高,而不易溶解的胱氨酸晶体析出形成结石。
⑤营养紊乱和维生素缺乏:婴幼儿可因营养缺乏而发生膀胱结石。动物实验中,维生素A缺乏可使尿路上皮角化、脱屑,成为结石核心。而成人的含钙结石和尿酸肾结石却与进食过多的乳制品、肉类、糖类有关。
⑥肾小管性酸中毒:是一少见的肾小管疾病,系远端肾曲管排出H??的功能障碍(Ⅰ型),或近端肾曲管再吸收碳酸氢盐功能障碍(Ⅱ型)所致,病人因酸中毒,引起骨骼脱钙,钙自尿路排出而形成肾结石。Ⅰ型最易形成肾结石和肾钙化。草酸钙结石是最常见的结石,但患者血、尿化验结果均正常,目前对此病因尚缺乏了解。
(3)气候、水质、性别和药物等因素对结石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热可使尿浓缩,容易形成结石。男性尿石较女性多见,可能与女性尿道短而粗,尿中枸橼酸含量和保护性胶体较多有关。此外,某些药物如磺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利尿药乙酰唑胺,抗结核药氨硫脲以及去痛(索密痛)、四环素等药物,都有引起尿路结石的可能。
体征:泌尿系结石可引起下列临床表现:
①结石本身引起的症状:肾、输尿管结石梗阻可引起绞痛;膀胱结石可引起排尿痛。泌尿系结石损伤局部粘膜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膀胱和尿道结石还可引起排尿困难。
②感染引起的症状:有时泌尿系结石仅表现为泌尿系急性或慢性感染如发热、腰痛、尿频、尿急、脓尿等。此时应检查感染的原因,而不致误诊。
③肾功能障碍:一侧肾输尿管结石的梗阻,可引起一侧肾积水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如双侧肾输尿管结石,最终将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病理:不论泌尿系结石发生在任何部位都可引起以下三个方面的病理变化:
①梗阻:尿路结石在各个部位都可引起梗阻,并在梗阻以上引起积水。最常见的是输尿管结石造成的输尿管和肾积水。膀胱结石长期阻塞尿道内口可引起膀胱壁增厚,以至双侧输尿管肾积水。
②感染:结石常合并感染,感染多是慢性和进行性的,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梗阻易使肾的感染发展为肾积脓。
③损伤:结石可使邻近的移行上皮细胞水肿,形成溃疡。粘膜长期受到刺激,可形成鳞状细胞癌。周围组织可发生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形成炎症狭窄或继发性憩室。
Copyright@2011-2015 药房网(北京京卫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