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按病找药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西医: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使相应部位的心肌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病因

西医病因:60%—80%的病人伴有或在发病前有高血压,近半数病人以往有心绞痛。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少体力活动者,较易患病。本病与气候寒冷、气温变化有关。常在安静和睡眠时发病,部分病人则发病于剧烈体力劳动、精神紧张或饱餐之后,此外。休克、出血与心动过速、用力大便亦可诱发本病。

易发人群

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患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占87%—96.5%。发病率:发病率在中国北方高于南方。

症状

体征:根据梗死的大小、部位、发展速度和原来心脏功能的情况,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症状为:

疼痛:常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多发生于安静和睡眠时,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日,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都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有濒死之感。部分病人疼痛的性质及部位不典型,如位于上腹部,常被误认为胃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疼痛发生于下颌或颈部,常被认为下颌骨关节病。

并发症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

①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左房室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收缩无力或断裂,造成左房室瓣关闭不全,心尖区有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易引起心力衰竭。

②心脏破裂:为早期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常在发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可导致心包积血和急性心包填塞而淬死。偶为心室间隔破裂穿孔,此时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有震颤,可引起心力衰竭而迅速死亡。

③室壁瘤:梗死部位的心室壁在心室腔内压力影响下.向外膨出而形成。

病理

病理:病理生理:心肌梗死后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是左心室受累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立即下降;动脉血压迅速降低,数小时后才逐渐上升;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舒张期末压增高,舒张期和收缩期容量增高,射血高峰和平均射血率降低,压力-溶积曲线最大压力随时间变化率(dp/dt)减低,顺应性降低;周围动脉开始时无变化,以后数小时由于小动脉收缩而阻力增加,然后又恢复或降低;静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动、静脉血氧差增大;

推荐用药

硝苯地平片
硝苯地平片
10mg*100片/瓶
¥3.00了解详情
血栓心脉宁片
血栓心脉宁片
0.4g*12片*2板/盒
¥45.50了解详情
银杏叶胶囊
银杏叶胶囊
10粒*2板/盒
¥26.80了解详情
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司匹林肠溶片
25mg*100片/瓶
¥4.40了解详情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39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41574号 京ICP备100545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