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病因: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不透风或紧身衣裤以及发热、甲亢、糖尿病、心脏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或服用阿托品和其他抗胆碱能药物的患者在炎夏容易诱发中暑。
根据中暑的不同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一般将中暑分为三种类型,但常混杂同时存在。
中医病机:中暑指因夏季在高温或烈日下劳作,或处于气候炎热湿闷的环境,暑热或暑湿秽浊之邪卒中脏腑,热闭心神,或热盛津伤,引动肝风,或暑闭气机。
体征:
一、热射病:初起症状有全身软弱、不安、头昏、头痛、恶心、出汗减少。继而体温迅速增高达41℃以上,并出现嗜睡、谵妄和昏迷。皮肤干热无汗。严重患者出现发绀、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和肾功能衰竭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老年患者很容易并发肺部感染或褥疮。
二、热衰竭:患者常先感头晕、头痛、恶心,继有口渴、胸闷、冷汗淋漓、脸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偏低或虚脱。
病理生理学特征是:机体过热或热辐射头部导致脑膜、脑组织损伤和代谢紊乱、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内毒素血症、凝血障碍、组织缺氧等。
体质因素在伏暑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吴鞠通说:”长夏盛暑,气壮者不受也”;“其不即病而内舍于骨髓,外舍于分肉之间者,气虚者也”;“其有气虚甚者,虽金风亦不能击之使出,必待深秋大凉初冬微寒相逼而出,故尤为重也。”伏暑既为盛夏感暑,而不吕P发,待深秋或冬月由时令之邪诱发而为病,则机体素来正气虚,加之邪气隐伏更伤正气而导致暑病晚发的机理就不难理解了。
Copyright@2011-2015 药房网(北京京卫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证:京C2016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