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整形美容 > 整形
硕士为求职花万元整容 称好外貌才能找到好工作
  • 2013-03-27 09:03:24
  • 出处:汉网
  • 标签:硕士,求职,整容,外貌
导语:为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少大学生不惜在自己脸上“动刀”。

    单眼皮成双眼皮、鼻子也高了……为找到一份好工作,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男生曾凡(化名)花费上万元整容,他认为变脸后可扫除一切求职障碍。为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少大学生不惜在自己脸上动刀。一份来自医院的统计显示,目前整容大军中,大学生占了三成。

  武大男硕士花万元变脸

  24岁的曾凡是武汉大学研三男生,正当同学们忙着投简历、跑招聘会时,他却消失了两个星期。本月初,曾凡回到学校,同学们发现他单眼皮了、鼻梁也高了。原来他去北京一家医院做了整容手术,手术费花了差不多1万元,加上路费、食宿费,他不仅花完了全年的生活费,还把平时做兼职攒的钱也用光了。回忆起整形过程,曾凡说:疼得我整个人都差点昏了过去,身上冒的冷汗把衣服打湿了N次。但他坚持认为这个选择没有错,很值得。

  曾凡说,以前一直觉得,只有女生才需要关注自己的容貌,但大四那年找工作的经历,让他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曾凡来自江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小学文化水平,他从小就被灌输了读书就能改变命运的观念。一进大学,他就是各大社团的活跃人物,因为听师兄们说,在社团多积累些经历,对找工作会有帮助。大四那年的9月,他每天带着写有丰富社团经验的简历,奔波在各个招聘会场,有时也会收到几个不知名的小企业抛来的橄榄枝,但他自信凭实力能进大企业。终于,世界500强的某大型央企来学校招聘,他顺利通过了简历和笔试环节,却在面试环节中,因为长相不出众而遗憾出局。

  几次类似的面试经历,让曾凡对自己的长相越来越不自信,你看我以前的样子,小眼睛、塌鼻梁,是不是有点贼眉鼠眼’”曾凡认为,长相是他通往大企业的唯一障碍,好不容易上了名牌大学,读了19年书,就是为了有份好工作,如果不是因为自己长相的问题,早就可以去名企了,所以这才下定决定去整容。

  整容大军中三成是大学生

  大学生占整容大军的三成,且人数以10%的增速在逐年攀升。每年的寒暑假和找工作的毕业季,都是学生整容的高峰期。刘嘉锋证实,近几年,男大学生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尤其是眼睛、鼻子和下巴,被认为是脸部最受关注区,动手术的也多是这几个部位。

  每年年底、年初,是大学生整容的高峰期,平均每天都会有8~15名大学生到该院做各类整形手术,其中大多为19~24岁的女性。学生整容主要集中在割双眼皮、隆鼻和磨骨几个项目,价位在1000~20000元不等。据了解,大学生整容花费基本是父母报销,父母不支持的则在生活费上做文章

  多数企业不是外貌协会

  记者随机调查了45家招聘单位发现,仅3家地产公司、5家大型国企、2家银行及金融机构在招聘宣传栏上,明确提出请应聘者提供素颜登记照随简历附上近期生活照形象好、气质佳者优先。其他35家企业,均未将外貌要求写入招聘条件。光谷某知名地产公司的招聘负责人黄小姐说,将应聘者的形象列入考察范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招聘行政人员和销售人员时,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形象,外貌条件较好的员工,在和对方建立合作关系时,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会更好,更容易得到信任。但她也表示,像IT、建筑、测绘这类专业性很强的职位,则更看重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对外貌上的要求会略低。

  某银行招聘人员蒋先生说,银行是窗口服务行业,对求职者的外貌、气质上有要求,其实也是对服务质量的一种保证,对客户来说,有亲和力的员工,让他们更有信赖感,蒋先生提到,这并不表示他们只招高富帅白富美,对应聘者的考量是全方位的,长相不起决定性作用,只是同等条件下,他们会更青睐外貌更好的学生。

  大学生自信、真诚更重要

  大学生占整容大军的三成,且人数以10%的增速在逐年攀升。每年的寒暑假和找工作的毕业季,都是学生整容的高峰期。每年年底、年初,是大学生整容的高峰期,平均每天都会有8~15名大学生到该院做各类整形手术,其中大多为19~24岁的女性。学生整容主要集中在割双眼皮、隆鼻和磨骨几个项目,价位在1000~20000元不等。

  近几年,男大学生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尤其是眼睛、鼻子和下巴,被认为是脸部最受关注区,动手的也多是这几个部位。大学生整容花费基本是父母报销,父母不支持的则在生活费上做文章。在南京、上海等8所高校中,自己或身边同学做过整容的人数比率为32.67%;认为整容除了能带来满意的外表,还能增加就业筹码的人数比率为52%

  认清自我做好职业规划最重要

  某些求职大学生,为了好工作不惜在自己脸上动刀,是舍本逐末,实际上这体现的是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产生的一种激烈冲突。有些高学历的名校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往往眼界较高,将进名企或者大公司作为唯一目标,一旦遇到挫折,就从外表或其他客观条件上找原因,这是一种防御性反应,属于自我认识有偏差。

  某些大企业或知名企业在招聘中,对求职者提出外貌要求,实际上是求职市场供需失衡的一种表现,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当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倾向于外表更出众的求职者,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反应。但大学生的外貌绝不应是招聘单位的最核心指标,而很多外表不算出众的人通过自身努力,也同样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协和医院整形美容科刘嘉锋博士建议,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如果盲目地为了追求明星那样的五官,或者仅仅因为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了某个危机,而期待以改变容貌来解决问题,是不理智的行为,一旦整容后没有达到原先的期待,会对心理上造成更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