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近5成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问题是,大多数老人觉得听力下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认为“人老耳背、人老眼花”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
老年听力障碍不可坐视不理了。
老年听力障碍不能坐视不理 心脑血管病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人到老年,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听觉器官也一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老化。对此,胡海文主任说:“老年听力障碍是一 种身体机能衰退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即使老人没有其他疾病,到了一定年纪也会出现听力障碍,这是一种衰老的表现。”不过有些老人,如 不用吃饭的“神仙奶奶”秦玉华婆婆,73岁也耳聪目明,同样,有些50岁就开始有耳聋现象。“听力障碍出现的年龄是不确定的,这首先是由基因所决定的,而 生活环境对老人的听力状况也有莫大的影响。” 胡海文主任指出。
心脑血管病变是引起老人出现听力障碍最主要的原因。而其中,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会直接影响老人听力的。胡海文主任解释道到:“耳蜗微循环是非常敏感的,当微血管一旦出现硬化而致阻塞,就会引起耳蜗微循环障碍,听力就会受损。”
此外,耳鼓膜张力不足、内分泌功能失调和听觉中枢蜕变,甚至是噪音污染和耳毒性药物也会引起老人听力障碍。
老人如出现耳鸣、耳闷或眩晕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在现实生活当中,老人患听力障碍最初表现并不明显,往往都是第三者发现老人有些异常举动,如别人正常交流时他打岔,或者有很多地方没有听清怎么 回事,或者在人多的环境下,听觉的言语识别能力下降,家人就会意识到老人开始出现听力障碍。胡海文主任提出老人性耳聋是可以自己也可以察觉出来,当老人发 现自己出现耳鸣、耳闷或眩晕,这时候他们就要引起注意,最好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
选配助听器需要到耳鼻喉专科医疗机构
到正规医院就诊时,医生会对老人进行必要的听力检测,从而了解老人听力衰退的程度。当老人属于早期患病时,医生会根据不同的 病因对患者进行治疗。比如听力障碍是由慢性中耳炎引起的,老人就需要接受一些手术治疗或者是药物治疗;而由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原发疾病引起的,要及 时治疗原发病。如果病人患耳聋多年,在手术和药物都无法治愈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配助听器。当然,如果老人家里的经济实力允许,还可以进 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其中,助听器是除药物之外对老年听力障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很多老年人觉得听力不太好就自主去购买助听器,胡海文主人说,这种做法 是不可取的。“像配眼镜一样,每个老人听力下降的程度和频率是不同的,老人只有到正规的医院去选配,在专业技师的调整下,助听器才能达到它应有的效果。如 果自主购买助听器,挑选的不合适,反而会损害佩戴者的听力。”
老人在使用助听器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对其进行保养,避免摔碰,并定期到医院进行频率的调节。
多和老人沟通有助缓解耳聋速度
一般人看到老年人听不清,说话时就冲着他们大喊。老年听力障碍其实是表现在缩窄了低声和高声的接受范围,低音听不见,高音听不清。因此,当我们 与患有听力障碍的老人交流时,不要在他耳边大声喊,而应该放慢语速,同时让老人能看到自己的口型,这样多数老人可以和其他人正常交流。
“适当而持续的交流可以减缓老年人听力下降的速度。家人应该多点和老人沟通,多关心老人,当发现老人有听力下降的表现,就要及时 带他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家人因为老人听不见,而不与之交流,这样会加重听觉神经萎缩的速度,更严重的是导致老年人在长期的自闭心理状态下形成自闭症。
“不仅仅是老人,所有人都要尽量少接触引起耳聋的因素,从而推迟老年耳聋的发生。例如尽量避免环境噪声、忌酒戒烟、积极治疗如‘三高’等疾病,注意劳逸结合,同时坚持体质锻炼,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忌用耳毒性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