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痛风也是终身性疾病,痛风发病前可无任何先兆,痛风患者发作最直接的症状就是疼痛难耐,患者往往难以入睡,甚至疼得连被子都不能盖,起床后也不能下地行走。有的患者体温会达到38、39℃,有时还会出现寒战、倦怠、厌食、头痛等症状。不过,常常会找到一些诱发因素,比如饱餐饮酒、过度疲劳、关节局部损伤、受冷受潮等。首次痛风发作后,有62%的人一年后复发,78%的人两年后复发,84%的人三年后复发。如果不治疗,有的人在第一年会发作1-2次,之后发作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频繁。一旦痛风转为慢性,患者不得不面对痛风石、关节畸形、肾脏病变以及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痛风患者饮食控制
痛风这一疾病和饮食关系很大,痛风患者应采用低热能膳食,保持理想体重,同时,避免高嘌呤食物。含嘌呤较多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内脏、沙丁鱼、蛤、蚝等海味及浓肉汤,其次为鱼虾类、肉类、豌豆等。而各种谷类制品、水果、蔬菜、牛奶、奶制品、鸡蛋等含嘌呤最少。大量进食海鲜、肉类(尤其是肉汤)、喝啤酒以及含糖饮料后,痛风患者会出现夜间突然发生的大脚趾(第一跖趾关节)和整个脚背剧烈疼痛和红肿。患者要严格戒饮各种酒类,因为酒精饮品会导致血清尿酸值上升,尤其是冰与啤酒,两者加在一起,对痛风患者往往有一触即发的恶果。患者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以利于尿酸排出。
痛风发病“重男轻女”
痛风发作时,如果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通常可以在7-10天内得到缓解。从发病人群来看,痛风这一疾病更加青睐男性。由于很多男性应酬多、而且习惯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痛风大多在30-40岁以后发病,其中男性患者的比例可能高达95%。男性患者血尿酸通常高于女性,而且同样尿酸水平的患者中,男性痛风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女性。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血液风湿科副主任医师张建瑜说,据统计,在临床上,痛风患者中95%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而且近年有年轻化趋势,三十多岁痛风的患者也很常见。
患痛风的女性多发生在绝经期后,国外研究显示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绝经后女性如果伴有肥胖、高血压、饮酒等情况,往往痛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更要注意预防。
不良饮食诱发痛风 宜少吃荤多吃素
喝酒吃肉,对于尿酸高的人来说,很容易诱发痛风。风湿科专家称,尿酸高的人群,尤其要注意避免高嘌呤饮食,同时还应积极治疗高尿酸血症。
日常生活中,能够导致痛风发作的第一饮食因素,是啤酒、白酒。因为啤酒本身含有嘌呤,而酒精成分会抑制尿酸的排泄和分解,使痛风急性发作,但红酒可以适量的少喝一点。除了酒,对于痛风病人,要避免摄入嘌呤高的食物,如海鲜。不过,海鲜应该一分为二看,像海鱼、沙丁鱼、带鱼等嘌呤含量最高,贝类、蛤类、海虾、海蟹等其次,海参、海蜇是海鲜里面嘌呤含量最低的。而各种动物内脏,如肠子、肚子、心、肝、肺等基本上跟海鲜里面的虾等嘌呤含量差不多。另外可以适当吃点鸡肉、鸭肉等白肉。
蔬菜类食物大致按照嘌呤的高低,分为干果类、带豆的蔬菜、非绿叶菜和绿叶菜等,干果类食物其实嘌呤的含量还是相对比较高的,蔬菜中的蘑菇、香菇类,比有些肉的嘌呤含量还要高。另外,带豆的蔬菜,如黄豆、扁豆等含量相对比较高。
但国外有人做过大样本的研究,证实植物嘌呤和动物嘌呤还是有区别的,虽然某些素食的嘌呤含量高,但诱发体内痛风发作的风险要比动物嘌呤小。而动物嘌呤利用率高,更容易使痛风发作。剩下的蔬菜,像茄子、黄瓜和绿叶菜嘌呤含量就很低了。水果类的,像樱桃等还有降低尿酸的作用。
发作时先止痛 再慢慢降尿酸
在痛风急性发作的时候,患者和一些非专科医生常常误认为应马上服用降尿酸药物,结果却发现越是降尿酸,关节却越发肿痛。急性期过后,降尿酸就成为主要任务,因为痛风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而体内的尿酸过高才是疾病的根本原因。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没有痛风发作的期间也应该平稳降尿酸,降尿酸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纠正高尿酸血症,使既往在关节间隙中的结晶完全排出,从而预防痛风发作及其并发症。
很多痛风患者关节不痛的时候,就不到医院就诊,也不进行尿酸等检查和治疗。关节痛一发作,就吃些止痛药。长此以往,痛风将对关节、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临床医生在治疗急性发作病人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止痛,此时多使用足量非甾体抗炎药、小剂量秋水仙碱、适量糖皮质激素等,迅速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疼痛缓解72小时后才可开始活动。卧床时要抬高患肢,最好用冰袋冷敷发病关节以缓解疼痛。
常喝饮料增加发病风险 医生告诫最好喝白水
女性每天喝两杯橙汁便可能导致患痛风风险加倍。果汁中可导致尿酸(血液中的一种废物)形成的高果糖成分侵袭关节,进而导致关节肿胀疼痛。20%的痛风病人会因喝碳酸饮料诱发痛风发作。如果儿童长期大量摄入碳酸饮料,同样可能增加患痛风的风险。根据他们的研究,每天喝两杯橙汁可导致女性患痛风风险提高2.4倍,这一摄入量相当于喝两罐含糖软饮料。即使每天喝一杯橙汁也会导致痛风风险提高41%。每天喝一杯橙汁的女性患痛风风险提高41%,每天喝两杯以上可导致患病风险提高2.4倍。每天喝一罐软饮料的女性患痛风风险提高70%,每天喝两罐可导致患病风险提高2.4倍,与喝果汁产生的影响相同。专家们表示研究结果验证了降低果糖摄入量的重要性。
有些幼儿长期喝饮料诱发痛风的病例。导致痛风的原因是综合性的,但是如果幼儿在原本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下再继续摄入大量碳酸饮料,身体负担就会加重,必然会增加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产生的嘌呤数量能够保持平衡,但是当碳酸饮料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导致嘌呤代谢紊乱。通俗点说,就是产生过多,排除较少,长时间如此必然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除了饮料,经常食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喝长时间煮的汤,尤其是火锅汤,都不利于人体嘌呤的排泄。
提醒:幼儿不要喝碳酸饮料,最好均以白水代替,因为从临床上来看,近些年一些类似于糖尿病、骨质疏松的“老年病”也在孩子身上过早出现了,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以往有痛风病史的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不要突然停药。但近期未服用上述药物的患者,切忌自行加用降尿酸药物,因为血尿酸浓度的波动有可能造成关节症状加重、恢复时间延长。冬季痛风的患者数量增加与天气寒凉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气温骤降会使人的神经、血管、肌肉产生急剧收缩,而情绪也会相应的紧张,人体代谢物因此而发生聚集,同时新的营养物质无法顺利、及时到达目的地。总的来说,就是代谢紊乱引发的关节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