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老年健康 > 疾病
高血压服降压药需警惕“体位性低血压”
  • 2013-03-25 10:03:13
  • 出处:广州日报
  • 标签:高血压,降压药,警惕,体位性低血压
导语:高血压患者可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更加常见。

  

        72岁的陈大爷起床如厕时,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眼花,随即摔倒在地。被家人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抢救,发现颅内严重出血,幸好保住性命。经医生诊断,导致张大爷出现险情的元凶是体位性低血压。父亲患有高血压,一直服用硝苯地平,怎么会有低血压?”陈大爷的儿子十分不解。

  专家指出,虽然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乍听起来是一个矛盾的概念,然而,据调查,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近30%是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一定要想到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时建议跟踪24小时血压变化,可根据血压变化规律针对性选择药物。降压药物宜选用长效制剂;但若出现卧位后高血压,则可选择短效或中效降压药物。同时,专家提醒,建议晨起空腹温水送服降压药物,降压药不要和葡萄柚汁同时服用。

  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或坐位转为直立位后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下降超过10毫米汞柱。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时可出现头晕、眼花、冷汗、黑朦、摔倒甚至晕厥等。谢志泉称,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自主神经对血管调节能力下降是常见的原因。通常自主神经调节呈增龄性减退,因此年龄越大,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几率越高。

  高血压患者可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更加常见。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大血管弹性纤维减少,血管变得僵硬,同时自主神经适应性调节能力下降,这种情形下,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过度或不当降压后,患者易于出现血压突然下降。有研究指出,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冠心病事件及脑卒中发生风险较高。

  体位性低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多由糖尿病、帕金森病、中风、脊髓疾病、严重感染、内分泌紊乱等明确病理性因素引起;此外有些药物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如利尿药、血管扩张药物、抗肾上腺素药物、镇静药等。

  不要用葡萄柚汁送服

  降压药属于处方药,然而目前市面上有一些中成药复方制剂,如降压片、降压袋泡茶、降压神茶等,均以非处方药的身份面市,但中成药复方制剂中可能含有处方药成分,这未必能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反而可能因为加用其他降压药而导致血压偏低或不稳,长期使用可能会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一般来说,在急需控制血压的情况下可使用短效降压药,短效降压药具有用量大、使血压迅速回复到正常、耐受的水平。而长效降压药对需要长期用药患者而言经济性和依从性相对较好,血压波动较少。

  除合理用药外,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平日还要学会控制体位变化,从卧位到坐姿、站姿、蹲姿等动作转换时要放慢,防止摔倒。从床上坐起或下地时,不要突然或过快、用力猛起,应先活动四肢数分钟,再缓慢站起,然后再做运动,如打扫卫生、跑步、晨运等。穿医用弹力长袜,可以减少下肢血管扩张,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有利于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此外,尽可能避免参与可能造成外周血管舒张的活动,如大量喝酒、泡温泉、淋热水浴等。饮食方面尽量少吃多餐,食物以易消化、清淡为主,可用食疗,如进补适量红参炖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