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出现大雾。其中,京津地区以及华南等地区的空气能见度不足1000米,局部能见度不足100米。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不少大雾蓝色预警。网友戏称以北京为首的城市可以统称为“雾都”,并提醒空气有危险,呼吸需谨慎。
近年来的肺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肺癌的发病是城市高于郊区,郊区高于农村。越城市化、工业化的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就越高。究其原因,和城市建设中的有害致癌物质,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铅等以及汽车尾气产生的光化学烟雾都密切相关,在霾中潜伏的这些物质都能直接诱发肺癌。目前癌症死亡率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位居我国城镇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而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国内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与生活方式相关的肿瘤呈急剧上升趋势,其中,肺癌更是比过去30年上升了近5倍。“可以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肺癌第一大国。
阴霾天气诱发心脑血管病
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小心应对。
阴霾为何会“伤肺”
气象上把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称为阴霾天气。阴霾天和地理位置、气候有比较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湿度大的地区更容易出现阴霾天气。在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长江、黄河、淮河流域,阴霾天气更为常见。据统计,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灰霾年日数均超过100天。大气污染也是导致阴霾的重要因素。阴霾天气时,空气中会悬浮一些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等各种盐类,有机气溶胶粒子和汽车废气等。而在潮湿空气中,颗粒物流动性差,不易散出,易被人体吸收。钟南山进一步指出,这些颗粒物可能直接黏附在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阴霾天如何出行
正是由于认识到了霾的危害,因此早在2007年2月4日,北京市就发布了有关“霾”的预报。随后,广州、上海等地也在空气质量预报中加入了这一内容。在广州,为治理空气,2007年全市共关停和拆除65家小水泥厂。为防止空气继续恶化,我国接连推出了国家清洁计划。然而,“霾”的治理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广东省气象局首席科学家吴兑明确指出,英美等发达国家治“霾”都花去了近50年时间,广东要是集中力量治理,至少要花30年时间。
而作为老百姓,也要学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要关注空气质量预报,同时学会分辨“霾天”。据介绍,霾和雾很像,但从颜色来看,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同时雾有清晰的边界,而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其次,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以及老人、小孩在霾天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如果可以避开早上出门,就尽量避开。”潘小川告诉记者,“霾”一般在早上比较严重,到了中午,会有所减轻。再次,靠近马路的住户在白天车流量较大时,尽量少开窗。开车遇上堵车,尽量别开车窗。钟南山最后提醒,阴霾天气出门时,应注意呼吸道清洁和皮肤护理,还要多喝白水,让体内保持良好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