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最新动态 > 新知
角膜可保存库正式接收透镜 老花眼或能“自救”
  • 2013-03-27 11:03:32
  • 出处:联合早报
  • 标签:角膜,库存,透镜,老花眼,自救
导语: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

    所谓老花眼是指上了年纪的人,逐渐产生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困难的情况。这是人体机能老化的一种现象。老花眼医学上又称老视,多见于40岁以上,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降低而致调节减煺,近点远移,故发生近距离视物困难,这种现象称为老视。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随着年龄增长,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从而引起患者视近困难以致在近距离工作中,必须在其静态屈光矫正之外另加凸透镜才能有清晰的近视力,这种现象称为老视。老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年龄直接相关大多出现在45岁以后,其发生迟早和严重程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塬先的屈光不正状况、身高阅读习惯、照明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等。

  近视激光矫正术后被丢弃的一片透明体,今后可能被重新植入眼睛里治疗老花眼;为了帮助人们自救,本地商人为透明体开设保存库,这相信是世界首创透明体叫透镜组织(lenticle),位置在眼角膜底下,它是做小口透镜切除术(业内称ReLEx SMILE)时取出的一片组织。这种手术是新一代激光矫正术,医生只需在眼角膜开个小口,再在底下根据近视度数切割出一片组织,跟传统激光矫正术(Lasik)把组织蒸发掉的做法不同 。专家认为,与其将透镜组织丢掉,它可能还有用,就是等病人今后老花后重新植入眼睛里纠正聚焦度,或将它移植到别的病人眼里,治疗眼角膜变薄等疾病。

  政府在2000年开始大力资助生物医药为电子、工程和化学之外的第四支柱,这个新兴产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其中,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为培养足够科研人才打基础,第二个五年计划是提升转化与临床研究能力,而眼科研究小组就是五大专项之一。从2011年开始的第叁个五年计划中,政府将注意力集中在实现商业价值,并在2010年宣布在未来五年拨款161亿元给科研界,其中生物医药业获得37亿元注资。去年本地生物医药业的产值为270亿元,比2000年的63亿元高出很多,制造领域去年聘请超过15000人,研究领域则有超过5500人。

  非细胞不会异体排斥

  由于它是胶塬蛋白,不是细胞,因此不会异体排斥,安全性大大提高。新加坡的人口近视率是全球最高之一,而且人人都会得老花,因此陈长慧认为这当中潜力无限。Lenticor就设在全国眼科中心,範文星说不便透露投资数额,也暂时没确定收费,但表示会是新加坡和区域病人负担得起的。"

  保存库明年正式接收透镜

  目前还没有人成功做成人类透镜组织的重新植入,不过,为了这一天做准备,新成立的保存库Lenticor就打算先开始让病人储存透镜。由于它是胶塬蛋白,不是细胞,因此不会异体排斥,安全性大大提高。新加坡的人口近视率是全球最高之一,而且人人都会得老花,因此陈长慧认为这当中潜力无限。

  创办人兼投资人范文星博士在10多年前成立了私营脐带血库康盛人生(CordLife),跟他合作的是本地知名眼科专家、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院长陈长慧教授。新加坡眼科研究院主席的陈长慧说:之前没有人想过要保留这片组织,但这就是病人自己的,度数也配合,如果把它丢掉,等于是丢掉了一片镜片。透镜直径大约六毫米,只有隐形眼镜的一半,厚度也只有十分之一到叁分之一毫米,比眼角膜还薄。透镜从病人眼中取出后,理论上可以在超低温的液态氮气里永久保存,今后可像眼角膜移植那样捐给患有角膜变薄的圆锥角膜疾病(keratoconus)的人,或等病人老花后再重新植入。

  委员会在召开生物医药科学国际咨询理事会第17次会议后,宣布共有八个计划获得经费。其中,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属下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简称GIS)的一组科学家依基因给病人量身做药。另外,该局属下的医学生物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al Biology,简称IMB)小组则从罕见疾病研究基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