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艾滋病途径少,停止母乳可预防。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据福建省卫生部门提供的信息介绍,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唯一途径。迄今为止,艾滋病流行已使全球将近300万儿童丧失了生命,还有100万儿童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在日益增多。胎儿或婴儿一旦被感染,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
母婴传播指患有艾滋病的孕妇,可以将艾滋病病毒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传播到胎儿体内;或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已被污染的阴道时被感染;或是在出生后,通过患病母亲的乳汁或与母亲密切接触而感染。因此,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一旦怀孕,将给她的孩子构成灾难性的威胁。
目前主要通过两种措施来减少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一是保护育龄期女性,使她们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提供计划生育服务,采取终止妊娠的措施,确保女性意愿性生育。二是对于想要怀孕的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女性,可选择给予抗逆转录病毒的药物治疗以及婴儿替代喂养的方法,这些策略可使母婴传播的风险降低。
据了解,我国卫生部办公厅今年出台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分为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和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从怀孕14周开始即用免费抗病毒药物联合阻断,可大幅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
儿童艾滋病如何预防
对儿童爱艾病传播途径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患儿是由母亲传播引起的,主要传播途径一是宫内传播,即直接通过胎盘血液循环,羊水传播;二是宫外传播,即分娩过程中胎儿直接暴露于艾滋病毒感染的血和分泌物中,以及出生后母乳喂养而致病。尽管医学界至今尚无根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但艾滋病是可防可控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针对其传播途径,通过健康教育,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行为干预,阻断HIV经性、经血和母婴传播。
预防儿童艾滋病,最重要的是阻断母婴传播。要减少传染源,干扰传染途径。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减少妇女艾滋病感染,鼓励和提倡婚前医学检查。二要加强孕期检查。在艾滋病高发区对孕产妇作HIV监测,以明确胎儿出生前是否感染艾滋病毒。HIV孕妇宜终止妊娠或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提高产前保健质量。三要预防分娩过程感染。分娩前注意清洁阴道,分娩后立即清洁胎儿,减少宫外传播。实行人工喂养,并分别于生后1月,4月和6月时做艾滋病毒培养或血清HIV-RNA水平测定,以确诊是否感染,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四要加强对供血及输血的管理,提倡义务献血,并加强农村的医疗卫生建设。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