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政策法规 > 法规
九成家庭建议废除准生证 办理手续不顺畅
  • 2013-03-27 11:03:43
  • 出处:生命时报
  • 标签:家庭,准生证,废除,手续,办理
导语:准生制度是国家为了方便管理人口的一项制度,准生证是其产物。

    原本是一个个满怀着希望迎接新生命的家庭,但却需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在孩子出生后给他一个身份。办理这样一纸小小的准生证,办理准生证需盖章签字40多个,新婚夫妇为办准生证奔波两地长达三年无果。却遇到了想象不到的磨难。各地政策不同。准生证难办,主要是出现在流动人口身上,如果双方属于同一地区且户籍都在当地,办起来还是相对简单的。北京市朝阳区某街道办管理计划生育的负责人汪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我国各地准生政策相差甚远,虽然都是去户籍所在地的街道计生部门办理,但有何限制、需要提供什么证明,都不大一样。这就给许多不在当地,但需要办理准生证的人带来更多困难。被准生证难住的家庭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网上的各大论坛中,很多人诉说着相同的经历或感慨:我们老家要求生完孩子后必须上环,有出生证明和节育证明才给开准生证生孩子需要批准,我挺着8个月的肚子回东北老家办准生证的时候,差点流产。

  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2010年的人口普查发现,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2亿。准生证是涉及到户籍的大问题,而城市流动人口人户分离,户籍状况复杂。就北京市而言,流动人口已超过千万,在计划生育的管理方面,存在非常大的难度。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规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为主,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事实上,多数居住地并不掌握流动人口的生育状况,户籍地又常以人不在当地为由,无法跟踪。这就导致大家必须在不同省市来回奔波,加大了办理难度。

  准生证该不该废除

  准生制度是国家为了方便管理人口的一项制度,准生证是其产物。但是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办理准生证却越来越复杂了,甚至给一些人带来了不少麻烦。那么,准生证是否还适合当下社会的实情,具有存在的必要?腾讯网一项涉及了11万人的网络调查中,99%的家庭认为准生证已不符合时代,应该废除

  有人担心取消准生证后,会导致很多人超生。在李建民看来,这是一个伪命题。现在有些人办不办准生证都会超生,单靠一纸准生证是卡不住的。如今人口流动这么大,该证反而让遵纪守法、符合生育条件,但没及时或忽略办理的人不断被折腾。实际上,目前在内蒙古、广东等部分地区,已经取消了准生证,采用的是登记备案制。还有人表示,准生制度完全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来简化流程,甚至是一个人的婚育状况。现在不少家庭对准生证制度的抱怨态度,专家也表示理解。他们表示,准生证制度应逐渐顺应社会的发展,但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准生证尚需一段时间。所以,为了能顺利办理准生证,结婚后夫妻双方应及时更新户口本上的婚姻状态,将未婚改为已婚。在打算怀孕生子时,就可以提前查阅相关规定,先了解具体的办理流程、所需材料等,可先通过电话沟通清楚再办理,少走冤枉路。

  孩子都要出生 证还没办下来

  没有准生证和母子健康档案,没法建档。坐在分诊台里的护士大手一挥,将李女士递上去的各种检查结果和资料推到了桌边。28岁的李女士怀孕三个月,她的户口在贵州老家,爱人是北京户口。家人想把孩子的户口落到北京,可要随父落户,需要女方户籍所在地出具一系列的证明。只要是夫妻双方户口均不在当地的外来流动人口,几乎所有人都在办理准生证上受到阻拦,而他们最后办理成功的秘诀往往有两种:找关系和刻萝卜章。她的同事夏先生,就是在回海南办理准生证遭到拒绝后,在街道办门口被迫花了500元,请刻章办证的人他补齐了手续。李女士说,因为毕业后就留在北京工作,属于流动人口,远在贵州的户籍所在地以其本人不在贵州为由,不给她开初婚未育证明,北京当地的居委会则要求李女士只能回户籍所在地办理相关手续。

  办准生证时,李女士的爱人第一次去时少带了单位证明,第二次到了又被通知还要所在地居委会盖章,直到刚回来的第三次,即便他随身携带着夫妻双方的户口、身份证、房产证等诸多证件,生怕当地的机构突然需要某项材料,但还是因为材料缺少一个章,又一次失败归来。就这样即便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到该建档时,李女士还是没能在公立医院建上。在这家医院建档需要准生证和母子健康档案,去社区医院领取母子健康档案的时候也需要准生证,没有这个证,就意味着我没法建档,不行就只能去私立医院生了。李女士说。她从未想过办准生证这么麻烦,现在已经在贵州当地四处找人托关系,看能不能凑齐办理证件所需要的材料和要盖的章。

  在北京生活多年,并已买房安居的张女士,比李女士的遭遇更加悲惨,她自己都说,在孩子出生前办好准生证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张女士的户籍在湖南,老公在辽宁,都属于户籍不在北京的双外人员1114日,怀孕已6个月的张女士拿着厚厚一沓资料,第四次来到北京朝阳区某居委会,希望能办理北京市外来人口生育服务联系单,以便能拿到生育保险。结果再次以材料不足为由,遭到了拒绝。记者翻了翻她的材料,有男女双方单位、户籍所在地开具的初婚未育证明、双方结婚证、户口本等一系列材料。张女士说,为了开这些材料,她从知道怀孕开始就和老公分头办理,历时半年,到各机构盖了至少有20多个章,路费就花了上万,但每次都因为各地政策不同以及突然的新变化无法成功。辽宁和湖南都有当地的政策,北京同样也有很多规定。张女士说,她的整个孕期都没能好好享受过美好的怀孕时光,而是一次次走进各种机构,得到工作人员冰冷的拒绝时,总有种不该要孩子的冲动。

  要想办成一张准生证,所需的材料及手续十分繁复。曾有人将办理准生证做了这样的概括:盖章、签字40多个,接触单位10多个,接触工作人员60人,耗时两个月。在北京工作的汤小姐和老公都是湖南人,已怀孕6个多月的她无奈地表示:我一个本科生,看不懂长沙市的《办理生育证服务指南》,打了三四个电话才搞明白。有些办理人员不作为。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手续办理不顺畅,一部分也源于工作人员没有详细告知造成。往往当你准备好材料递交上去后,才告诉你还缺什么。不仅如此,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让办理不了成为了相关办事人员踢皮球的口头禅,基层的办事效率和行政管理水平也常让人吃闭门羹。在申请办理准生证时,自身准备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办理难上加难。人民网舆情检测室的分析发现,8%的人认为证没办好,申办者也有责任。按照规定,准生证要双方提供已婚证明,但很多人婚后没有及时更新婚姻状况。不少人以为办准生证很简单,等到怀孕七八个月时才着手,对办理流程、所需证明等不甚熟悉,因此都吃了亏。

  关于办理生育服务证”(文中以准生证代称)困难的问题,近年来一直被频频提起,多少个满怀希望迎接新生命的家庭被一纸准生证住,因为不能顺利拿到而无法在公立医院建档,甚至不能给孩子出生后一个身份。其实,准生证原本是国家管理人口政策的产物,但是在存在了几十年后,准生证对有些人来讲甚至变成了折腾证。我也看到一对夫妇3年没办下准生证的报道。我赞同取消它,准生证的出现,与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目的是为了防止超生。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实行30多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控制。改革开放初期,绝大多数城市人口属于单位人,户籍管理和计划生育管理都较简单。但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职工离职或下岗、大批外来人口进入城市等,让计划生育管理难度加大。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质疑准生证作用的声音。而发展到现在,准生证制度已经给老百姓带来了太多麻烦,管理环节太多,所需证明过于复杂,甚至有些工作人员借此牟取私利,滋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