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自出生后就与疫苗接种联系在一起。但对于疫苗接种,大多数家长依然存有疑虑和误区。
误区1:二类疫苗接不接种无所谓
疫苗接种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最方便的保护宝宝不得传染病的一种手段。我国的疫苗分为一类和二类疫苗,也叫作计划内疫苗和计划外疫苗。一类疫苗由政府买单,供宝宝免费接种。二类疫苗则是需要家长付费的疫苗。二类疫苗常被称为一类疫苗的补充,这就给一些家长造成“一类疫苗重要,二类疫苗不重要” 的误区。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表示,二类疫苗不强制接种,并不代表这类疫苗不好或不重要。之所以这样分类,是因为国家目前还没有将所有疫苗都纳入一类疫苗的能力。有些二类疫苗还是积极建议家长给宝宝接种,比如水痘疫苗、HIB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对二类疫苗,家长应该正确认识,虽然是自费疫苗,但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要尽量接种。
误区2:只要接种过疫苗就100%不会得相关疾病
这是许多家长都存在的一种误区, “实际上,目前任何一种疫苗都无法达到100%的保护。接种一种疫苗后,其产生的抗体会随着时 间慢慢减弱甚至消失,这也正是为何有些疫苗需要加强接种。比如,麻疹疫苗在8个月接种后,1岁半、6岁还要加强接种,为的就是防止抗体慢慢降低后不能抵抗麻疹。家长要纠正‘打一针,包一辈子’的想法,要按照免疫程序的要求给宝宝加强接种疫苗。”
误区3:有禁忌症一定不能接种
疫苗都有接种禁忌症,禁忌症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暂缓接种,一种是禁忌接种。不同的疫苗的禁忌症大同小异,暂缓接种的情况一般指发热、急性疾病等,禁忌接种的情况一般指有严重疾病、对疫苗成分过敏等。不同的疫苗还有一些区别,比如风疹减毒活疫苗对孕妇忌用,具体的禁忌情况还要看说明书。但如果因 为禁忌症不接种,也有感染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风险。所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衡量禁忌症风险和患病风险,再做出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