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心理健康 > 成长心理
宝宝隔代抚养心理问题多 影响亲子关系难磨合
  • 2013-03-26 17:03:44
  • 出处:家庭医生在线
  • 标签:宝宝,隔代抚养,心理,亲子关系,磨合
导语:隔代抚养较之父母抚养,更易养成孩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

    现在有不少年轻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把年幼的孩子交给祖辈抚养。但是这种隔代抚养会影响亲子关系,更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易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

  隔代抚养让更孩子任性、自私

  现代社会中,年轻的父母因工作忙等原因,常常将孩子交给孩子祖辈抚养。这样既可让老人因抚养孩子有事可干,而内心充实,又因老人有育儿经验及血缘亲情关系能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父母放心,又可节约保姆费,可谓一举多得。按目前看,隔代抚养主要出现在农村夫妇两人都外出打工的家庭和城市双职工的家庭。据调查,目前我国约占20%的独生子女是由其祖辈抚养着的。而祖、父、子同住,孩子主要由祖辈抚养的在我国则更普遍。孩子由祖辈抚养看起来有多种好处,而事实上隔代抚养的坏处却更多。

  隔代抚养较之父母抚养,更易养成孩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俗话说,人老心慈。老人的心都比较慈善;再加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由祖辈抚养,祖辈们更是倍加关爱,真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有时孩子做错了事,父母批评教育时,祖辈们大都是袒护孩子,为孩子辩解,如宝宝还小,犯点错有什么要紧你小时候还不如宝宝呢。长期这样袒护,必然会使孩子将错的当对的,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力。而在这种溺爱、袒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这实际上给孩子种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乐乐在幼儿园的反复无常的攻击性行为,是在爷爷家养成的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习性的外在表现。

  隔代抚养弊端多

  小乐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与隔代抚养导致的心理问题有极大的关系。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或更严重的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如现在让家长、老师忧心的小孩讲大人话的现象,很多就与隔代抚养有关联;由于老年人体力不支、行动不便,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这样长期与孩子呆在一个或几个固定的地方玩耍。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视野狭小,使孩子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活泼,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活泼、宽容的性格。相反极可能养成孩子孤僻、沉默寡言的习性。这样使孩子长大后,为人心胸狭小,不善与人交际,易产生交际恐惧症;人老后,其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耳濡目染,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心理、行为、人格的偏离;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养成依赖心理、抗挫力差。这使孩子在成长中,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

  隔代抚养影响亲子关系

  隔代抚养常常使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整天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孩子缺少血肉相连的父爱与母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问题。

  隔代抚养也会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影响。笔者的一位老师,因觉得上海的教育条件较好,就将孩子送到在上海的父母家,一直到孩子14岁时,才接回到身边。虽然和孩子住在一起,可孩子回来后,与父母好像是陌路人似的。孩子在家,除了吃饭和父母在一起,其他时间就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从不愿与父母交流,甚至不愿叫爸爸、妈妈。开始孩子的父母以为与孩子还处于磨合期,就想尽一切方法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然而四五年过去了。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仍没有改善,令他们后悔不迭,痛苦不已。

  隔代抚养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任性等不良个性,过分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形成,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情况,因此还是应倡导父母亲自抚养子女。再有,调查也发现,与外界接触较多的孩子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7.5%,低于与外界接触较少的幼儿(55.6%),因此家长平时应该多带孩子接触外界。